关闭
关闭
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意调查 > 民调报告 > 内容 返回上一页
预付办卡有风险 储值消费需谨慎
来源:包头市统计局 日期:2021年11月11日 16:03作者:民调中心 点击量: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的新型消费方式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接受并正在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美容美发、加油洗车、健身购物等服务消费领域多见,并有向其他行业延伸的趋势。但当预付式消费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价廉、便捷服务的同时,消费者权益屡遭侵害的现象也日趋突出。前不久,包头市人民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对我市预付式消费卡(券)消费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CATI电话访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随机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1150份

调查情况

调查显示:有50.6%的消费者使用消费卡的总体感觉满意,有4.8%的的消费者感觉不满意,还有43.6%的消费者感觉一般。

在预付式消费的参与程度上,加油卡高居预付式消费参与程度榜首,占55.7%。其次是美容美发卡、购物卡、洗车卡、健身卡、洗浴卡和通讯卡, 占比分别为46.3%、41.5%、36.2%、28.6%、24.0%和12.9%(详情见下表)。由此看出:消费者选择的预付式消费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消费项目和种类。

使用的预付卡(储值卡)种类占 (多选)

  序 号

选 项

比 例(%)

1

加油卡

55.7

2

美容美发卡

46.3

3

购物卡

41.5

4

洗车卡

36.2

5

健身卡

28.6

6

洗浴卡

24.0

7

通讯卡

12.9

8

其他

12.2

9

网络卡

9.1

在预付式消费的储值金额方面,储值500元以下的占37.6%,500-2000元的占50.9%,2000-5000元的占7.7%,5000元-10000元的占2.8%,10000元以上占1.0%。由此看出: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智的,预付的金额不是特别的高。

预付卡(储值卡)的卡内金额占 (单选)

  序 号

选 项

比 例(%)

1

500元以下

37.6

2

500-2000元

50.9

3

2000-5000元

7.7

4

5000元-10000元

2.8

5

10000元以上

1.0

 

大多数消费者多因预付式消费具有优惠、便利的优势而选择办卡。有81.9%的消费者自己消费时因办理储值卡优惠折扣力度大而去选择了预付式消费,因亲朋好友推荐和经营者推销以及商家在媒体、网络上的促销宣传而办卡的分别位于第二、三、四位,比例分别为18.8%、15.3%和13.2%。

 

获知预卡办卡途径 (多选)

  序 号

选 项

比 例(%)

1

自己消费时通过商家得知

81.9

2

从亲朋好友中得知

18.8

3

推销员推销

15.3

4

从媒体网络上得知

13.2

5

其他

5.9

 

二、存在问题

(一)摆脱霸王条款难。调查显示:有54.0%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曾遭遇过商家的霸王条款。在预付费消费中,经营者一般不会与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的内容进行协商,消费者只能就经营者提供的内容选择全部接受或不接受,经营者也不会提供书面合同,往往只是发放“会员卡”表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会员卡”中双方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表明消费者权利的条款一般包含优惠条款,而限制消费者权益的条款繁多,明显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而减轻了商家的责任与义务。此类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条款的出现,是阻碍消费者成功维权的重要因素。

(二)终止消费退卡难。调查显示:有52.3%的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前最担心无法退款,资金损失。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消费者不想或不能再使用预付卡,希望取出卡内剩余的费用时,商家往往会以消费者单方面违约为理由,拒不退还卡内剩余金额。根据《合同法》第 93 条和第 94 条规定,如果消费者退卡,一种途径是和经营者协商,另一种途径是消费者遇到不可抗力或者经营者违约,未能实现合同的约定。在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可行使解除权解除消费合同,要求退还卡中剩余金额。

(三)个人隐私保密难。调查显示:有38.3%的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前担心个人信息被窃。消费者在办理预付费消费卡时,通常都会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信息,有的甚至会留存身份证复印件,以便建立持卡人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但很多经营者对持卡人的个人信息管理并不严格,一些不良商家甚至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遵守约定擅自向第三方转卖消费者的个人资料,而第三方可能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推销各种与其无关的商品或服务,也可能利用消费者的个人资料从事不法活动谋取私利。

(四)维权举证难。调查显示:有86.8%的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没有签订消费合同。预付费消费是一种合同消费,但大多数预付费消费都不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多采取口头形式约定,商家很少提供书面合同,收取钱款和结算时也不会提供相应的票据和消费明细,因缺乏详细、明确的书面约定,消费者享受商品或服务仅仅凭借一张预付卡。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力证据而处于维权难的境地。消费者到法院起诉时,要证明诸如合同关系的存在、预存钱款的金额、经营者违约等事实,最后往往口说无凭,拿不出实质证据而导致败诉。

(五)停业关门追偿难,店面易人消费难。调查显示:有49.1%的消费者因商家关门或变更经营者,卡无法使用导致损失。部分发卡商家不讲诚信,在不发布任何清偿通知的情况下,关门走人,严重侵害持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部分经营者因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合并、分立、转让,经营主体变更即合同主体的变更,出现新的经营主体拒绝消费者继续按原来条件使用预付卡的情况。

对策建议

(一)企业方面

1、严格市场准入。在企业登记从事预付式消费重点行业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予以行政提醒,告知其从事预付式消费服务的相关规定,并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严格审查企业前置许可材料,审查该企业信用历史和经营者个人信用记录,确保不让无信用、不诚信的市场主体流入预付式消费市场。

2、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预付式消费合同示范文本并推广使用,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消费服务内容、违约责任等事项,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有力凭证。

3、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的搜集工作,建立健全统一共享的市场主体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信息公示制度、黑名单披露制度,使消费者能及时掌握企业信用信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快建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信用评级、信用产品使用等信用管理行为,解决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的局面。

4、广泛开展社会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咨询服务活动,对消费者的预付式消费行为进行指导,及时通过媒体发布预付式消费警示,以提高消费者的契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引导消费者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

5、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督促会员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预付式经营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自律与诚信教育活动,提高行业整体的诚信意识。制定行规行约,促使会员实现自我约束,形成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

(二)消费者方面

1、准确判断自己的需求。冷静地分析哪些是近期会频繁发生的消费,针对这一类消费考虑办理预付卡,要控制消费冲动,尤其不要被经营者的大幅度折扣所诱惑,因为折扣实质上是压缩经营者的利润空间,而没有利润或利润极少的经营活动是难以为继的。

2、了解发卡经营者的情况。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之前,应当先了解经营者的情况,如是否向商务部门备案,是否证照齐全;核对备案事项、执照登记事项是否与实际一致等;选择规范经营、有一定规模的商家;清楚地了解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期限、退款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3、一次性存入金额不宜过大。预付式消费一次性存入的金额应当与每次消费所需的金额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确保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完毕,预付款的消费使用周期越长,意味着消费者的风险也就越大。

4、要收集和保留相关的材料。消费者要注意记录经营者所持营业执照上的准确名称,保管好经营者的有关宣传册页、预付卡协议、付款凭证和个人消费的记录等,便于在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